南北齊鳴 - 文學(xué)中心 - 梧桐樹文學(xué)社
        童年的歌謠
        更新時間:2019-07-18 16:50:43     來源:梧桐樹文學(xué)社     作者:蕭袤     錄入:YYZ     瀏覽:16501

        1、窠

        映山紅,朵朵開,

        風(fēng)吹楊柳過江來。

        去時花打苞,

        回來花正開。

        乖乖,好乖乖,

        睏醒喔,睏醒乖。

        映山紅就是杜鵑花。春時開花,紅艷艷。

        去山里看映山紅,是春日最歡喜的事。

        我很喜歡“風(fēng)吹楊柳過江來”這一句。小時候總是分不清哪是楊樹,哪是柳樹。總覺得它們長在水邊,都很婀娜,一到春天就吐芽,長出鵝黃鴨綠的葉子,好看,像窈窕少女蓬著一頭長發(fā)似的。我小時候認(rèn)識的楊樹,其實是柳樹。柳樹發(fā)芽長葉時,可以折一支下來,從斷枝處把表皮剝開幾個小口子,一手抓緊白色的桿兒,一手把綠色的樹皮頂起來,兩只手配合好,向相反的方向一用力,樹皮連著樹葉,就“嘟嚕嘟!钡卦跅U子上疊成“堆兒”,到柳枝梢頭,停下來。一個可以甩來甩去的綠繡球就做好了。白生生的桿兒,吐著清香味兒,像玉一樣瑩潤。綠色的樹皮夾雜著嫩黃的葉子,團(tuán)成一團(tuán),在柳枝尖尖兒上晃悠著。

        甩來甩去,一松手,綠繡球拋出去好遠(yuǎn)。有時候會打到某個男孩的頭,大家就一起哄笑:“做女婿嘍!做女婿嘍!蝦米要當(dāng)狗頭家的上門女婿嘍……”

        狗頭剛剛甩出去的綠繡球,正好打在了蝦米的頭上。

        這里的江指的是長江。長江從我們那里流過。離長江近的,叫下鄉(xiāng)。離大山近的,叫上鄉(xiāng)。我出生的柘林鋪屬上鄉(xiāng)。雖然是同一個縣,上鄉(xiāng)人和下鄉(xiāng)人說話的口音卻大不相同。下鄉(xiāng)人的口音更接近江西九江人。我不知道“風(fēng)吹楊柳過江來”,來的是人呢?還是花?如果是人,那人是誰呢?如果是花,我知道指的是映山紅。映山紅是從江西廬山那邊一路開過江來的嗎?想想都令人心醉神迷:紅艷艷的映山紅,從廬山一路迤邐開過來,多么美!

        春風(fēng)吹綠楊柳時,那人從江那邊過來。如果說的是人,那人是從我們這里出發(fā)的嗎?因為接下來的一句是:“去時花打苞,回來花正開!薄按虬钡囊馑,就是說映山紅剛吐出花骨朵兒,還沒開花呢。只是不知道說的是:剛?cè)ソ沁,馬上回來了?一回來正好花開了。還是說:去的時候,花剛“打苞”,過了一年,第二年春天,花正開時,那人回來了?

        我們那里的人外出,有兩條路:一是山路,就是翻山越嶺往安徽那邊走;另一條是水路,乘船過江或順?biāo)鳌M嚼镒,好像永遠(yuǎn)也走不出大山似的,沒個盡頭。沿長江走,感覺越走越開闊,長江連著大海呀。這個人是從開闊的水路而來。

        說了半天,最后兩句才是關(guān)鍵。原來,這是姆媽唱的搖籃曲之一。目的是哄我睡覺。我們那里的人把睡覺說成“睏醒”!氨椥压脏浮笔俏衣牭降淖疃嗟囊痪淠刚Z。睡覺的時候不吵,很快入睡,睡得安穩(wěn),這就叫“睏醒乖喔”!皳u籃”是書面語,是上學(xué)后才知道的一個詞,我們那里只說“窠”!榜健笔且粋形聲字,上下結(jié)構(gòu),上面的“穴”是意符,下面的“果”是聲符。窠就是搖籃,一個很溫暖的字。為什么是穴呢?原來呀,早期的人是穴居的。窠就是洞穴里的家。鳥窠,鳥的家。老鼠窠,老鼠的家。搖窠,就是我小時候的家。搖窠大都是木頭做的。像一艘微型的船。底下有兩根U字形的、兩頭翹起的彎檔,就是它可以讓搖窠很方便地?fù)u啊搖。說是方便,可真搖起來,你總是不睡,一直大睜著兩眼,或者哭鬧,那搖搖窠的人也是很頭痛的,頭痛,手酸,五心煩躁。這就需要耐心。不間斷地?fù)u。

        搖窠也要一定的技巧,用力要均勻,切不可用力過大,用力過大會把窠搖翻的。真的出現(xiàn)過剛做姆媽的新手,不小心用力過大,把窠里的孩子搖翻在地的冏事。

        木頭做的搖窠里填了稻草,稻草之上再鋪棉絮,棉絮里面才是襁褓中的我。襁褓兩個字筆劃多,在甲骨文里其實就是那個“包”字。

        (甲骨文“包”字,可以百度查到圖形)

        你看,像不像襁褓中有個大頭娃娃?

        該搖籃曲上場了。因為各種原因,搖窠中的你遲遲不睡,除了不停地?fù)u,還可以哼唱搖籃曲。聲音輕柔,有說有唱,有的地方拖的音很長,婉轉(zhuǎn)悠揚,如泣如訴。再加上不停的重復(fù),一遍又一遍,一樣的唱腔,一樣的曲調(diào),一樣的歡喜與憂傷……很容易把我哄睡著。

        姆媽忙的時候,就由最小的姐姐代為搖搖窠。小姐姐憤憤不平,搖起來可沒那么溫柔平穩(wěn),一會兒慢,一會兒快,一會兒似乎忘了搖,一會兒又不耐煩得如急風(fēng)驟雨。我睡在搖窠里就像坐在獨木舟上遇到了海上風(fēng)暴。要不是嚇哭了,就是越搖越睡不著。

        翹起來的彎檔有一頭可以當(dāng)踏腳板來踩。小姐姐就一邊嘟囔一邊做別的事一邊踩著踏板搖搖窠,你看,小姐姐多么能干呀。搖著搖著,我就……長大了。

        2、塔

        亂石塔,

        亂石搭,

        亂石搭高塔,

        塔高一萬八。

        塔邊寺,

        寺邊塔,

        塔上有神仙,

        廟里有菩薩。

        塔頂一棵樹,

        名叫千年矮,

        千年矮,

        長不高,

        請你吃發(fā)糕。

        塔頂一棵樹,

        名叫千年矮,

        千年矮,

        高又高,

        一覽眾山小。

        戲院邊有一座塔,名叫亂石塔,亂石塔是我們亂叫的,正式的名字叫高塔寺塔,你看高塔寺塔這名字是不是覺得很奇怪?高塔——寺——塔!很繞口呀,原來是先有一座塔,就是我們能看到的亂石塔,其實一點也不亂,只是感覺磚石參差不齊的樣子,不齊之中自有整齊,有線條,有層次,然后在塔邊修了一座寺廟,我們那里只管叫廟,叫寺是很正式的叫法,比方說四祖寺、五祖寺,就是正式的名稱,寺都有名字,叫什么名字好呢?就叫高塔寺吧,因為旁邊正好有一座塔,回過頭來才發(fā)現(xiàn),這塔還沒有取名字呢,民間只叫它亂石塔,亂——石——塔,都不太像個正規(guī)的名字,一群人(也許主要是和尚)于是順理成章地叫它高塔寺塔,這就是有名的寺因塔名,塔因寺名,有點像雞生蛋,蛋生雞,周而往復(fù),無始無終,令人無端地產(chǎn)生很多的遐想,甚至想到佛祖的拈花一笑,想到栽松道人找四祖道信禪師學(xué)禪,道信大師對栽松道人說,你這么大年紀(jì),就是悟道了,怎么把佛法傳下去呢?人終有一死,就算是得道的大師如四祖道信也不回避這個現(xiàn)實,于是栽松道人回去了,過了些時日,見濯港邊有浣衣女,便化身為一個鮮桃順?biāo)鞫,濯衣女吃了桃子而懷孕生下五祖弘忍,多么美麗的一個傳說,甚至想到DNA雙螺旋結(jié)構(gòu),這是塔的名字的由來,除了名字,還有很多更美麗的傳說,比如說塔頂上有一棵樹,從塔底仰面望上去,當(dāng)然顯得很矮,故此叫作千年矮,好像沒有叫“千年矮”的樹種,千年矮的意思是長了一千年也長不高,塔頂上尖的,一棵樹長在頂上沒有太多的土,只靠自然的陽光雨水,還是不好長高的,再說如果長得太高大,會不會把塔壓塌了?或者自己“栽”下來?長不高是必然的,長了一千年卻還在,就是奇跡了,傳說這棵千年矮樹,是因為觀世音菩薩打這兒路過,觀世音嘛總要到處看一看,聽一聽,有一天恰好路過這里,發(fā)洪水了,生靈涂炭,百姓遭殃,慈悲如觀世音菩薩自然要持凈瓶,用楊柳枝灑甘露救民于水,同情的同時忍不住掉淚,據(jù)說其中一滴淚正好落到塔身上,塔身上正好有一顆樹種子——也許是什么鳥銜過來或吞吃了樹種子沒來得及好好消化就又拉出來,湊巧種子發(fā)芽了,長成了一顆樹,千年不倒,估計樹也不是直著長的,直著長跟塔有沖突,應(yīng)該是斜著長,旁逸斜出的樣子,在構(gòu)圖上也更美,因為塔叫亂石塔,塔身卻很直,下大上小,這就叫緣份吧,種子發(fā)芽需要水,正好觀音娘娘打此路過落了一滴淚,一滴淚足夠,淚化成水,不用化,本來就是水,小時候沒什么太大的印象,因為我出生在鄉(xiāng)下,基本上沒有到過縣城,到縣城時已經(jīng)上小學(xué)了,跟一個同班同學(xué)我現(xiàn)在不記得他的名字了,叫記得他姓周,我們倆約好了一起到縣城去看戲,看戲!哪里沒有戲看,一去二三里,村村都有戲,我們那里是戲鄉(xiāng),是黃梅戲的發(fā)源地,但我們沒有到縣城戲院看過正式的大戲,這是一個天大的夢想,也是一個超出我們年齡范圍的“出格”的有點異想天開的想法,而且我們說走就走,沒對家里人說,我們倆個小男孩,土里土氣的,直奔縣城而來,在戲院邊我看到了塔,亂石塔,當(dāng)然的感覺是:真的好亂啊……不過,亂得很沉郁,亂得很荒涼,亂得很美,那時候塔有點東倒西歪的感覺,據(jù)說是年久失修,因為戲太吸引我了,鑼鼓已心慌慌地敲起,就沒太仔細(xì)地欣賞塔,只是匆匆一瞥而已,再后來就是修塔,搭起高高的腳手架,圍起圍欄不讓行人走近,一修就是好多年,也懶得看了,直到修好了再去繞塔三匝,仰臉尋找千年矮,低頭進(jìn)到擺了紅布祝臺的塔底最底下一層的小小空間,禮拜,聞到香味,一地的爆竹紙屑,紅的黃的綠的都有,故鄉(xiāng)人最愿意農(nóng)歷初一十五到廟里燒個香拜個佛,因此也有很多人把塔當(dāng)廟來敬奉香火了,求一個四季平安萬事順?biāo),塔成了縣城一景,卻沒有設(shè)景區(qū),仍然在鬧市里,在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中,進(jìn)城的人路過塔邊,記得的望一眼,愣個神,不記得的該干嗎還干嗎?只嫌車子亂停,攤子亂擺,沒有人行道,走不動路,很親民的樣子,我說的是塔,雖然是屬于跟菩薩有關(guān)的、純精神性、信仰的建筑,卻與蕓蕓眾生沒有分別,沒有距離,很家長里短,周邊不出十米的地方仍然是各色小店,亦如當(dāng)年那樣格局,只是少了許多隨意,多了一些不倫不類的所謂豪華裝飾,我還是喜歡小時候進(jìn)縣城從東門小街青石板上走過,彎彎曲曲,逼逼仄仄,一路是店,路就是街,街就是店,賣汽水的,賣蘭花豆的,賣豆腐的,租小人書的,皮匠店,篾匠店,走到“盡頭”,看到塔才算正式進(jìn)了城。

        3、打碗碗花

        搭缽乃,

        洗碗乃,

        抽筷子,

        夾肉吃嘍!

        這是一個可以邊唱邊做游戲的童謠,需要兩個人一起玩,面對面,手拉手,拉緊的雙手成一個筐子形,左甩一下,右甩一下,然后其中一人把手高舉過頭,從另一個人的頭上繞過,另一個人轉(zhuǎn)一圈。下一次再反轉(zhuǎn)一圈。最好是一個大人跟一個小孩一起玩。大人手臂長,可以高舉過小孩的頭,繞一圈,小孩則被繞得團(tuán)團(tuán)轉(zhuǎn)。這個童謠還有一個版本,最后一句是“吃糯米飯嘍”,糯米飯是好吃的飯,難得吃到一次,跟難得吃到一餐肉意思相近。搭缽乃的意思是把缽子疊起來,另有一個意思是把缽子摔碎了。乃是一個語氣詞,沒有實在意義。缽現(xiàn)在很少用了,以前是家里必備的餐具之一。缽比碗大。碗一般是瓷質(zhì)的,缽則可以是陶制的。陶比瓷在硬度上要差一些,也粗糙許多,一般不上釉,俗話說:渡河橋燒的窯貨——喬里古色的,喬里古色或喬里古器指的是東西不成樣子,看相不好,丑。渡河橋是我們那里一個專門燒窯的地方。燒夜壺。燒烘籠缽哪。燒酒泡哪。洋缽哪。也燒大水缸。糞缸。什么都燒。燒得多了,難免會出些次品。次品便宜。為投便宜,結(jié)果以為渡河橋燒的窯貨都不好。其實不是這樣的,渡河橋當(dāng)然也燒好貨。精品。只是我們鄉(xiāng)下人很少看到罷了。渡河橋就在五祖寺山腳下。好多年去過一次,當(dāng)時就不再燒窯了。倒是有一些還沒來得及進(jìn)窯的陶坯子,東倒西歪地擺在窯門口的空地上,隨手撿了一個,至今還在案頭放著,嘴很小,頸很長,肚子很大,造型非常的獨特、古樸。別看小小的一個缽,里面的學(xué)問可大了。傳說佛祖釋伽牟尼給得法的弟子留下一件袈裟一只缽盂。傳到達(dá)摩,達(dá)摩把它們帶到中國,于是初祖?zhèn)鞫,二祖(zhèn)魅,三祖(zhèn)鳌K于傳到我們這里的四祖道信大師的手上。小時候常聽大人講:“四祖?zhèn)魑遄,五祖(zhèn)髁,六祖永不傳”。然后就糊涂了:為什么六祖永不傳呢?是五祖不讓六祖(zhèn)鞯,五祖爺爺(shù)囊馑际牵@一衣一缽,是佛祖的信物,作為得道的憑證,容易引起爭端。傳好佛法即可,外在的東西就要傳來傳去了。但衣缽一詞卻留下來。得衣缽就是得到師父的真?zhèn)。后面的三句估計大家都能看得懂,就不解釋了。這么短的一首童謠,在歡樂游戲的同時,也透露出一點生活的期望:有飯吃,有肉吃。飯都吃不飽的年代,吃肉成了美好的想望。層次分明,又是缽子,又是碗,接著是筷子,然后才是夾肉吃。多么美!要想吃到肉,就得先疊好缽子,洗好碗,把筷子擺整齊,然后才可以吃肉。要勤快。不能懶惰。姆媽常說的一句話是:勤快勤快,有飯有菜。懶惰懶惰,受凍受餓。大白話卻是至理名言?曜邮菄。中國人在發(fā)明餐具筷子時聰明極了,一只手夾雙筷子,就什么都解決了,外國人還得勺子、刀子、叉子一大堆,叮里當(dāng)啷?曜永锾N含著中國哲學(xué)。不知道為什么這首童謠跟打碗碗花建立起聯(lián)系?我現(xiàn)在就來告訴你。原來,村野山溝水壩邊四處亂開的打碗碗花,嬌艷無比,色澤紫中透紅,紅里泛白,十分醒目。卻不曉得為什么悄悄地流傳著一個十分嚇人的秘咒似的預(yù)言:不要碰打碗碗花,誰要是挨著打碗碗花,輕則打破碗,重則打破缽。你看,是不是已經(jīng)跟碗啊缽啊聯(lián)系起來了呀?從名字上就能猜出一二:打碗碗花,就是摘了它就會打破碗的花。摘花跟打碗摔缽有什么必然的聯(lián)系嗎?當(dāng)然沒有。對于小時候的我們來說,這一說法簡直就是真的。誰要敢摘打碗碗花,如果旁邊正好有人,那人一定大聲告誡:“不要摘打碗碗花,會摔缽子摔碗的!毙『⒆勇铮睦锊凰て评徸印『⒆雍苄〉臅r候吃的“碗”大部分是缽子,很小很小的“洋缽哪”。以前不管什么東西前面都要冠一個“洋”字;鸩窠醒蠡。煤油叫洋油,土缽子卻偏要叫洋缽子。不小心摔破了碗或缽,是要挨大人打的,至少會在你頭上狠狠地敲一“栗子”——大人勾起中指,以外圍最“尖”的關(guān)節(jié),在你的頭上“鑿”一下或幾下,頭上立即起包。包會好幾天不消。很痛。因此誰也不敢輕易摘打碗碗花。打碗碗花因此更加開得漫山遍野,到處都能見到它們得意忘形的花容笑貌。我很喜歡抽筷子,因為筷子都規(guī)規(guī)矩矩裝在筷子籮里。叫它筷子籮其實比真正的籮不知道要小多少倍;j是用來挑稻谷裝稻米的?曜踊j只裝筷子,竹子編的,透氣,底下有個竹塊做托,不至于讓筷子漏掉?曜踊j掛在墻上,一人多高。我還是小孩子,只好站在矮凳子上抽筷子。抽出的筷子最好雙雙比齊,要是一只長一只短,恰好又給了父親,父親就要發(fā)脾氣。你看,抽雙筷子都不容易。我一直不知道那道咒語是不是真的,不敢試,萬一要是真的呢?因此我大概從來沒有摘過打碗碗花,只遠(yuǎn)遠(yuǎn)地看它們一眼就趕緊跑了。我對小時候鄉(xiāng)村里流傳的這些差不多的禁忌總是信以為真。還有一種神秘說法跟南瓜有關(guān),也有一首童謠,下次再說吧。

        4、南瓜花

        指指,

        羞羞,

        變瓜,

        溜溜。

        我由寫“打碗碗花”突然想起這首跟南瓜有關(guān)的童謠來。好短啊,才八個字。想想至美的詩都是極短的:斷竹,續(xù)竹,飛土,逐肉。這首古歌也只有八個字。是誰寫的。空媸翘觳。如果能拍成動畫片,是不是可以稱作全世界最短的微動畫?好有動感啊?持褡樱壷褡,扔土坷噠,追逐野生動物。肉這個字太形象也太直接了,就是說那些被捕獵的野物就是喂養(yǎng)我們的食物,就是好吃的肉。中國文字的奇妙,由此可見一斑。我這首童謠也只有了了四句八個字,其中有三個疊音詞:指指,羞羞,溜溜。要把這八個字講明白非常不容易。如果是會意之人,不講你也聽得懂。指指、羞羞,現(xiàn)在還常用,可以配合動作表示,指指就是伸出食指指一下的意思,羞羞可以配合雙手勾起來的食指,在臉頰兩邊做向下刮削的動作。就是不好意思、害羞的意思。好丑的意思。難為情的意思。讓人臉紅的意思,F(xiàn)在要說變瓜了。變瓜就是南瓜。一句話說完了。只是不知道變瓜是不是這個變字。我覺得是。我小時候就是這么叫它的,一直這么叫。大人也這么叫。變瓜變瓜。變瓜黃了。變瓜辣乃——在這里辣乃二字的意思指的是剛長出不久還很小的瓜。有的人說變瓜應(yīng)該寫作“扁瓜”,因為南瓜是扁的。冬瓜是長的。只是把扁讀變了,變成了變瓜。我覺得沒有道理。我喜歡叫它變瓜。充滿了魔法的樣子。很神奇的樣子——在童話里,南瓜真的可以變成南瓜車。在西方,南瓜還可以做成鬼臉狀的南瓜燈;蛴脛e的材料做成的南瓜樣子的南瓜燈。變瓜好聽,南瓜因為南字跟“難”諧音,姆媽總是不喜歡過年時尤其是年夜飯時吃南瓜,什么菜不吃也不吃南瓜,都這么難了明年不要再難了讓明年順?biāo)煲恍率马標(biāo)鞖q歲平安多好啊。姆媽堅決不讓任何南瓜上飯桌——過年時。平時姆媽倒是最喜歡吃南瓜。南瓜好吃,頓頓吃也不嫌。燒南瓜成了我的一道拿手好菜。燒給九十歲的老姆媽吃。南瓜可以燒得很“爛”,容易咀嚼,因為姆媽一顆牙都沒有。最難講清楚的是最后兩個字:溜溜。以前唱“跑馬溜溜的山上,一朵溜溜的云喲……”覺得好生奇怪,那么遠(yuǎn)的地方的人唱的歌居然也有不曉得什么意思的“溜溜”二字。后來見過“溜溜球”,說明“溜溜”一詞并不是只我們那里人說。但是,我們那里的“溜溜”二字還是跟所有的溜溜不一樣。且聽我慢慢道來。溜溜在我們這里有向下滑去的感覺,一頭大一頭小越來越小最后沒了的意思,枯萎,沒錯,就是枯萎的意思,只不過把枯萎的過程揭示得更順溜,更光滑。現(xiàn)在該說這首童謠自帶的秘咒了:傳說,只要對著某個人家種的南瓜,用手指指著剛開的花,一邊指著,一邊念這首童謠,那么這戶人家種的南瓜將不結(jié)瓜。就算已經(jīng)結(jié)出變瓜辣乃,這個南瓜也長不大。這事可干過,好像也只干過那么一次,一次卻一生記得。那個小心翼翼啊,那個驚里驚慌啊,生怕被什么人看到。被人看到,豈不完了?這是小隊隊長家種的南瓜。這個隊長不是好隊長,專愛欺負(fù)人。尤其愛欺負(fù)我姆媽——父親勞改去了,姆媽一個人帶著四個蘿卜頭孩子,多么辛苦,卻總是給我姆媽安排重活,難活,半夜里到馬鞍山去扛木頭,大哥跟在姆媽后頭插秧插不快,被隊長大聲吼罵,姆媽小聲咕嘟一句:他還是小孩子啊,結(jié)果晚上召開全隊人開會批評我姆媽,扣帽子,說影響生產(chǎn)……我要讓他家的南瓜變溜溜,開了花,不結(jié)瓜;結(jié)了瓜,長不大。我偷偷摸到隊長家的菜園里,四顧無人,指著那開得響亮的喇叭狀的南瓜花,小聲(不出聲?在心里呼嘯般地念道):指指,羞羞,變瓜,溜溜。反復(fù)念,手指不停地指,這一朵,那一朵,讓隊長家的南瓜花一只南瓜也不結(jié),一個南瓜也長不大?傆X得心里很陰暗的樣子。這不是我喜歡的感覺。狼狽逃躥。還被石頭絆了一下摔了個大馬趴。爬起來繼續(xù)跑,生怕被人捉到或看到。小孩子就這一點好,做過的“壞事”一轉(zhuǎn)眼就忘了,到了秋后居然一點也不記得去看看隊長家的菜園,看看他們家的南瓜是不是一個南瓜也沒結(jié),或者結(jié)出的南瓜個個都灰不溜秋,像小孩子的拳頭那么大。我把這事整個地忘記了,卻一輩子都記在心坎里。這事算完了。說起南瓜,還有一件事也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。我喜歡到南瓜地里捉螢火蟲,螢火蟲喜歡群聚在南瓜葉子上,一捉就捉到了。裝在玻璃瓶里。晚上當(dāng)燈籠玩。提著,晃著,在月色下,在屋檐的陰影里,走來走去,得意非凡。關(guān)于螢火蟲,又冒出一首童謠,下次再說吧。我不是有意思這樣安排的,只是剛好寫到這里,寫到螢火蟲,正好想起關(guān)于螢火蟲的童謠來。很好聽的。

        5、長大了做什么誰知道呢

        博士博,

        做凳腳,

        前頭走,

        后頭落。

        我本來應(yīng)該當(dāng)木匠的。我大哥是個木匠。木匠在我老家又叫博士。常常跟在別的小朋友們后面一起唱:“博士博,做凳腳,前頭走,后頭落!保碛幸徽f:“博士博,斗凳腳,前頭斗,后頭落”,斗的意思是把凳子腳和凳子面拼在一起。)大哥拿眼睛瞪我。大哥做木工活的時候,我就圍著他轉(zhuǎn),目不轉(zhuǎn)睛地看,手癢。大哥讓我跟他一起拉鋸。東拉西扯。累人。還不如大哥一個人拉鋸。我喜歡聞刨花的木香味兒。喜歡聽大哥講的木匠的祖師爺魯班師傅把刨花拋進(jìn)水里變成魚的故事。后來我吃那種薄薄的長條形的小魚干時,總以為是刨花變的,甚至吃出木頭味兒來?上覜]成為木匠。不過,我至今還喜歡做木工活,做不了大的,就做個小的:一個木頭勺子呀,一個木頭茶則呀,自得其樂。

        我本來可以當(dāng)個裁縫的。我大姐是個裁縫。大姐有一輛當(dāng)時非常時髦的腳踏縫紉機(jī),還有一臺更時尚的鎖邊機(jī)。大姐做衣裳時,我就在她的縫紉機(jī)邊轉(zhuǎn)來轉(zhuǎn)去,看她怎么把兩片裁開的布,放到嗒嗒作響的鋼針下,縫成衣褲。有時大姐也教我踩縫紉機(jī)。我最喜歡踩縫紉機(jī)了。腳一踩,那縫紉機(jī)針就一上一下像雞啄米似的嗒嗒嗒嗒響。好玩兒。我長大了要是當(dāng)個裁縫多好啊。從小到大,每年春節(jié)大姐都要為我做一套新衣服。讓我喜氣洋洋地穿出去拜年。感謝大姐讓我的童年不灰溜溜。可惜我沒有成為裁縫師傅。有趣的是,我名字中的蕭字,從甲骨文來看,下面的肅字,竟然是繡字的初字,一只手拿一支筆,在畫圖案,原來跟刺繡、縫紉大有關(guān)系。合犬嫼脠D案,后裁剪刺繡,再制成衣服。

        我本來也可以當(dāng)個理發(fā)師的。理發(fā)師在我們那里叫“剃頭佬”。我二哥就是一個“剃頭的”。二哥學(xué)過很多手藝,沒有一個學(xué)成,最后跟我們那里最出名的“剃頭佬”學(xué)會了剃頭。二哥給人家剃頭時,我就在旁邊看他剃。那時候的推剪還是手動的。喀嚓喀嚓響。雖是毫末技藝,卻是頂上功夫。這對聯(lián)好玩吧。二哥幫人剃頭時,走村串巷上門為人剃頭(還要說飯,就是到某家預(yù)訂一餐飯)的時代已經(jīng)過去。二哥就在家里開了剃頭鋪。可惜不知從什么時候起,剃頭佬變成了理發(fā)師,會使手動推剪、會用蕩刀片(把刮胡子的刀子在那個油膩的片子上蕩幾蕩就會鋒利許多)、會刮胡須、會掏耳朵的剃頭師傅已經(jīng)很難找到。我終于沒有成為剃頭佬。不過,我還是自己買了電動推剪,給家里人剃頭或請家里人幫我剃頭。

        我為什么沒成為一個鐵匠呢?我多喜歡看人打鐵呀,師傅用小錘,徒弟甩大錘,叮!當(dāng)!叮!當(dāng)!簡直像音樂一下動聽。爐里的煤燒得通紅,師傅和徒弟的臉卻總是黑的,怎么洗也洗不干凈。我喜歡。我為什么沒有成為一個補(bǔ)鍋匠呢?就是錫匠,現(xiàn)在很少見了。鍋破了買一個新的就是,補(bǔ)它做甚。而我小時候,鍋破了是要補(bǔ)的,補(bǔ)好鍋才能做飯。補(bǔ)鍋匠在地上挖個坑,把融化了的錫倒進(jìn)去,再把鍋上破了的洞對準(zhǔn)了那砣錫,按下去。等它冷卻了再兩邊打磨,一個破鍋就補(bǔ)好了。我為什么沒有成為洋鐵佬呢?我多么喜歡洋鐵佬啊,能做煤油燈,能做洋鐵桶,能做打酒的酒令子,簡直什么都能做。我佩服得不得了。我怎么就沒成為說書人呢?村里來了說書人,村里人像過節(jié)一般快樂,好吃好喝地供著他,還泡一壺細(xì)茶,給他潤嗓子。說書人敲起鼓,打起板,說起“一支長槍王伯當(dāng),二弟關(guān)公斬蔡陽,三氣周瑜在蘆花蕩……”讓我們聽得如醉如癡。我其實應(yīng)該當(dāng)個唱戲的、殺豬的、孵雞兒的、彈棉花的……我長大了,偏偏成了一個作家——這到底是為什么呀?我只能在我寫的故事中“化身”為他(她)們,寫好他(她)們的故事以感動當(dāng)下的孩子們。

        網(wǎng)名: 評論: 驗證:看不清?點擊換一個
        国产精品一V二V在线观看,国产又硬又粗又黄又猛,中文字幕国产日韩欧美,亚洲无码视频网址 中文字幕av午夜福利精品 久久久久久夜精品精品免费